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晚晴園的主人-----林義順





介紹

林義順 (Lim Nee Soon,1879年11月12日-1936年3月20日),1879年生於星加坡,又名峇順,字蔚和,書名其華,別名發初;祖籍廣東省澄海縣歧山鎮馬西村(今汕頭市郊區);是早期新加坡華僑領袖。林義順被視為橡膠大亨,並因為是東南亞地區黃梨種植業翹楚而被譽為「黃梨大王」,也被稱為「菠蘿大王」。

早年
林義順的祖父與父親林炳源(字美背)在1860年代從中國移民定居新加坡,在美芝路經營雜貨生意。父親林炳源娶了著名華商張理之長女(張春蓮)為妻。根據《澄邑馬西鄉林氏族譜》記載:「蔚和公生於新加坡美芝路第287號,時清光緒五年九月廿九日丑時歲次己卯,即西曆1879年11月12號。」
林義順9歲而孤,就養於外祖張氏,初入私塾習國文,11歲入聖約瑟學校修習英文,18歲畢業,任職陳楚楠之合春號。

事業
林義順的第一份工作是受聘於木材商陳泰公司(Messers. Tan Tye & Co)。從1904年起他到陳楚楠的橡膠園擔任副經理。之後他在新加坡樹膠公司(United Singapore Rubber Estates Limited)擔任代經理。三巴旺樹膠種植有限公司(Sembawang Rubber Estates Limited)在1909年成立時,他便出任其第一任總經理。 在1911年,他辭去工作,並成立林義順公司。
1918年,林義順擔任多家公司的董事,其中包括華商銀行(Chinese Commercial Bank)、聯東保險有限公司(Eastern United Assurance Company Limited)、吁魯班蘭樹膠有限公司(Ulu Pandan Rubber Estates Limited)、漢陽有限公司(Hanyang Plantation Limited)等。 1930年代遇上經濟大蕭條,林義順脫售手上大部分橡膠產業,但仍然活躍於銀行與財務公司的董事會。

社會貢獻
林義順是新加坡早期一位德高望重的華僑領袖。他關注民生課題,常常出錢也出力。他把實里達的一塊地捐出,讓新加坡華人用作墳地。他於1913年至1921年間擔任新加坡鄉務局局員。1919年他擔任同濟醫院董事長,1925年被委派成為太平紳士,1924年出任英屬馬來亞鴉片委員會成員。他曾出任兩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即1921年至1922年,和1925年至1926年)。
1928年9月9日,林義順帶領了40名鄉親,脫離新加坡第一個潮州人會館義安公司,創立了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
1895年,林義順連同嚴永成、林文慶成立了怡和軒俱樂部,讓支持中國國內的革命活動的華僑商人有個交流的地方。
林義順與陳嘉庚創辦了新加坡第一所中文中學,即華僑中學,並在董事會裡出任財政。他也在萊佛士學院擔任董事。

家庭
林義順的別墅名為「馬西廬」。
林義順在1901年12月6日與阮碧霞結婚,兩人育有三男六女。阮碧霞祖籍福建省漳州龍溪縣,1884年4月10日生於新加坡廈門街。
1919年,林義順與譚玉珍邂逅並生下庶子林忠憲,但兩人在1923年分手。
林義順通過子女與當年的東南亞巨富如陳嘉庚、李浚源、黃仲涵、薛中華互聯姻好,財勢傾卸一時。
林義順逝世兩年後,他的長子林忠國在1938年2月23日於瑞士因肺疾病逝。
1942年2月14日,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淪陷前夕,林義順的妻子帶著幼女林雪玉和兒子林忠邦,林忠民以及其妻兒乘船逃離新加坡,但船隻被日軍炸沉。除了林忠邦、林忠民,所有人都罹難。
2007年10月27日,林義順僅存的兩名男性後裔之一,林傑祥死於地中海貧血症,享年37歲。而他的哥哥,也是林忠邦長孫,林傑輝在2009年11月6日因地中海貧血症去世,享年45歲,成為新加坡壽命最長的地中海貧血症患者。林義順的家族血統至此結束。

重要影響

由於林義順生長在清末民初的時期,加上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間接激發了林義順憂國憂民的情懷高漲,促使他獻身革命的行動更為積極。
他與張永福.陳楚楠在新加坡創設「小桃源俱樂部」,做為談論中國前途的聚合點,後來更成為 國父孫中山先生鼓吹革命時,在南洋的重要據點。林義順以「小桃源俱樂部」為中心,聚集當地有志華僑,開始辦報鼓吹推翻滿清的思潮。林義順辦的是「圖南日報」,在南洋鼓吹推翻滿清的行動,引起了在檀香山的孫中山先生的注意,特別遠渡重洋寄信讚賞林義順。
1906年二月孫中山先生來到了新加坡,就是住在晚晴園裡,而這裡也成為南洋同盟會往後的根據地,林義順在南洋同盟會裡負責外交工作,後來出任南洋同盟會外交主任,奔赴馬來半島各地,推動革命,籌措經費。從南洋同盟會成立到武昌起義這幾年間,是革命浪潮高漲時期,許多中國同盟會要員到新加坡活動,都是由林義順接待。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林義順也相繼地捐獻以及支持討袁運動.護法運動.北伐諸役,也獲得了相關的有功獎章,不過他對這些頭銜並不感興趣,晚年的他,只想將他一生經歷及南洋革命黨人的奮鬥歷程記載下來,只可惜後來竟因疾病而病逝。
林義順所參與的革命活動,可歸納為幾個時段:
(一)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成立前,他主要是聲援營救革命人士、先後創辦《圖南日報》和《中興日報》鼓吹革命思想和加強社會輿論、協助孫中山籌建革命組織和引薦革命志士。
(二)1906 年,同盟會分會在晚晴園成立後,林義順在這個反清活動的指揮機關裡,負責對外聯絡和交際事務、聯繫南洋地區的革命組織與志士。他受孫中山委派,與陳楚楠共同北上檳城設立同盟會支會,同年,又與許子麟赴緬甸仰光,以招《中興日報》股份為名,鼓吹革命,推翻滿清。孫中山前後共到新加坡八次,每次都由林義順接待。
(三)在若干次起義中,協助籌集軍餉與其他革命資源,孫中山的革命黨、款項、以及一些支援反清起義的需要品,全交由林義順負責運送。
(四)起義失敗之後,他協助安頓流亡至新加坡的革命志士,向殖民地政府保釋他們,為他們安排膳宿和工作。
(五)建立民國後,林義順和中國政府始終保持密切的關係,義無反顧地協助籌募政府所需經費和災難救濟金。

此外,林義順對新加坡早期的開拓以及當地華人社會的經濟建設和潮人社群的凝聚所作的貢獻,並不遜於其對革命事業的功績。他對於新加坡的三巴旺區的開發,貢獻尤大,今天,新加坡的義順區、義順新鎮、義順路、義順環路、蔚華路、順岜等,都是為了紀念這位先驅而命名的。
林義順先生的種植事業始於1905年前後,他陸陸續續在實裡達河流域一帶(今義順區內)買了不少地皮,也向殖民地政府租地,雇人開墾。林義順以種植業起家,但並非一蹴而就的,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斷的研究、實踐和經驗的積累上。
除種植業外,林義順也進軍金融業,從1914年開始先後擔任華商銀行、聯東保險有限公司、新加坡華僑銀行董事、新加坡銀行、華僑保險有限公司等財團的董事和主席。此外,林義順也是聯合火鋸有限公司的主席、莊慶利有限公司的董事。
林義順先生在開發鄉村方面功勞可不小。今天以他命名的義順區,便是他一手開拓。這裡最先是叫做曾厝港,即今實裡達河支流一帶。1850年一 個名叫曾亞六的潮州人,買下支流以北的44畝土地開闢甘蜜園。林先生自1909年購得北岸一部份地段後,便將這裡改名為汫水港,由於林義順的鼓勵,加以當時殖民地政府對婦女移民政策的放寬,許多員工有些在此建立家庭,開始在這裡 紮根,有些將中國的家屬接過來,有些也介紹同鄉搬來居住,使汫水港的戶口日增,逐漸形成一個熱鬧的社區。
社會事業方面,林義順於1921~1922年及1925~1926年出任中華總商會正會長之職,1919年任同濟醫院主席。1918年參與創辦華僑中學,認捐一萬元,並被委為財政,1920年出任總理。1927和1931年擔任由名流富商組成的俱樂部怡和軒的主席。林義順對僑鄉的公益事業也貢獻不少。





心得

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我決定介紹林義順先生,閱讀過許多關於林義順先生的資料後,我才赫然發現林義順先生也是革命的先驅之一,而我們平常的認知,都會認為 國父的革命組織都是在中國,或者是日本.台灣奮鬥,我們也因此忽略掉來自東南亞華僑的力量,這些華僑雖然移民至東南亞,但是對於祖國的革命也是不遺餘力地支持,而在這之中,林義順先生就是匯集東南亞華僑力量的重要領袖之一,他對於 國父革命的幫助,實在是功不可沒。
除了投身革命政治外,林義順對於新加坡當地的開發也是投入許多心力,從現在新加坡還有一些地名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就便可略知一二。他也曾經因為種植橡膠.菠蘿而累積財富,不過他並未因此而驕傲,而是將這些得來的財富回饋於社會,創辦學校.投入公益事業都是他的回饋,真的是一位懂得飲水思源的大人物。
晚年因為碰到二次大戰的爆發,林義順先生的聲名和家業也逐漸走入末路,再加上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使得他的企業大受打擊,加上他染上了疾病,也因此病逝了。
我覺得很可惜地是,林義順先生生平並沒有著作,只能藉由他人寫的小傳才可知道他的相關經歷,所以我才想要把林義順先生介紹給大家知道,讓大家知道在東南亞的早期,有這麼一位對中國革命不遺餘力的先驅,同時,也對東南亞的新加坡有極大貢獻的華僑巨擘。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林義順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E%97%E7%BE%A9%E9%A0%86
2.潮商雜誌 http://zz.chaoren.com/info_view_VID_338.html
3.潮汕風情網 http://linyishun.ren.csfqw.com/
4.傳記文學期刊 民國74年12月刊 P136~P137
5.海外學人期刊 民國74年10月刊 P32~P35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晚晴園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9%9A%E6%99%B4%E5%9C%92

2010.11.13 by 泰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